
邓煦是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2级化学4班学生,任学院“红星闪闪”科教团团长、团委副书记。她志愿服务超500小时、覆盖2000余人次,获省级志愿荣誉;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科创奖6项,作为老生代表在2025年新生典礼发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雁城秋韵迎新秀,化院风华启新程。我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2级化学4班的邓煦。今天站在这里,看着你们眼中闪烁的憧憬,仿佛看到三年前那个站在衡师门口的自己——带着对未来的懵懂,也藏着重新出发的勇气。作为过来人,我想把这三年在衡师的成长故事讲给你们听,愿让你们知道:每一个新平台都是重新开始的契机,每一份坚持都将铺就前行的路。
初入大学时,我曾一度困惑:作为师范生,该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技能打磨?直到今年上半年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给自己定下了冲击一等奖的目标,这才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那段时间为了提升师范生技能,我把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了微格教室:反复打磨片段教学的教案,对着镜子练习教姿教态,那夜的星空成了最无声的陪伴。
而最终的结果既惊喜又带着遗憾:综合排名第二,单项中片段教学等两项排名第一,两项排名第二,唯一书写没有排上,错失一等。那天晚上,我在走廊坐了很久,不是懊恼错失荣誉,而是突然明白:成长从来不是完美的直线,那些没做好的地方,恰恰是未来要发力的方向。后来我每天加练半小时钢笔字,虽然现在仍不算出色,但这份“带着遗憾奔跑”的经历,反而更让我懂得“查漏补缺”的意义。
而这份打磨中沉淀的成长,在我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的日子里,有了更立体的延伸。刚接过这份工作时,我其实有些忐忑:既要兼顾专业学习,又要协调学生事务,会不会顾此失彼?但真正投入其中才发现,担任学生会干部需要的“清晰表达力”,与师范生“让知识被听懂”的能力,本就是同一种素养的不同模样,这恰是让我跳出“单一技能”、实现全面成长的沃土。
这种成长,在暑期“三下乡”中变得更加深刻。作为“红星闪闪”科教团团长,我带着团队走进乡村学校,把练熟的片段变成趣味化学课,把理论知识变成田间地头的科学实验。那些在学生会练出的“统筹力”“沟通力”,让我在支教的讲台上站得更稳、走得更实。这段日子里,我不仅收获了湖南省“三下乡”优秀个人表彰、我校唯一一个湖南省“七彩假期”成绩突出志愿者,更真切体会到了:那些曾经模拟的“讲台范”,最终要化作照亮孩子们眼睛的光,才更有意义。
当然,成长路上不止有技能的打磨,更有专业学习的深耕。就像刚接触无机化学时,我也曾对着复杂的反应方程式犯愁,但大学的学习就是更需我们主动规划时间、唤醒内在驱动力。后来不仅拿下了班级第一的成绩,更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团队斩获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级奖项6项。这些经历教会我:想要成为六边形战士,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件事——用专注对抗迷茫,用坚持回应质疑。
学弟学妹们,你们此刻正坐在台下,就像当年的我一样,拥有了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或许你曾为过去的成绩遗憾,或许你对未来的方向忐忑,但请相信:在这里,课堂上的每一次思考、实训室里的每一次试讲、学生工作中的每一次协调,都是成长的刻度。就像我始终记得,技能大赛后指导老师对我说的话:“真正的成长,是在不同赛道上都能找到向上的力量。”
愿你们在衡师的日子里,既能在专业课本里筑牢根基,也能在学生工作中锤炼本领;既能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也能在遗憾中学会坚韧。请记住,新平台从来不是过去的延续,而是未来的序章——带着勇气重新开始,带着坚持继续奔跑,你们一定能比我们这一代,在衡师的杏坛上,书写出更精彩的青春答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