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2年11月15日19:56:22    星期二

湖南师范大学马元鸿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文字:谭宇星   编辑:化材学院   时间:2025-09-24 点击数:

湖南师范大学马元鸿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2025年9月22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元鸿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在学奎楼104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亲电偶联策略构建氮杂环化合物”与“师范院校化学学位点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两场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李文艺教授主持,学院部分专任教师、全体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代表参加。

在第一场学术报告中,马元鸿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有机合成方法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围绕“如何避免使用对水氧敏感的有机金属试剂,实现C-C键的高效、高选择性构建”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重点阐述了亲电偶联新策略的开发与应用。该策略以廉价易得的碳氢化合物或亲电试剂为原料,成功实现了手性吲哚啉骨架、含氟烯烃以及含季碳中心的多烷基取代吲哚啉等重要杂环结构的高效构建,并在药物分子与天然产物的后期功能化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马教授还特别分享了其团队近期发表于《ACS Catalysis》的钴催化腈参与串联还原偶联反应,体现了其在绿色合成方法学方面的持续探索。

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中,马元鸿教授结合湖南师范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实践,从学科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他重点阐述了“理工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与成效,以及在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马教授指出,该学位点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视野开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在科研项目承担、专利转化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出成果,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最后,马元鸿教授就师范院校化学学科建设提出三点思考:一要强化师资引育,构建以高端人才为引领、青年骨干为支撑的梯队体系;二要推动产学研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三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提升人才成长连贯性与培养质量。

交流环节中,与会师生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问,就合成方法的应用前景、学科资源整合、研究生培养机制等议题与马教授展开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师生的科研视野,也为我院化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进一步促进了两校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苏ICP备200311XX号-x